股市投资一直备受瞩目,而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密切关系更是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流动性,作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对股票收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正如Amihud和Mendelson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提出的那样,资产的流动性是资产定价的一个关键要素,流动性低的资产通常具有更高的预期收益,而相对流动性高的资产则表现出较低的预期收益。这一观点奠定了股票流动性溢价理论的基础,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image.png

国际学者对股票流动性溢价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阐述了流动性与资产定价、收益率波动之间的关系。Amihud和Mendelson(1986)从微观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预期收益与买卖价差的关系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流动性溢价理论。他们的研究还揭示了两个重要命题:顾客效应和价差-收益率关系。顾客效应表明,投资者在均衡时更倾向于将相对流动性较低的资产纳入长期投资组合,而价差-收益率关系则表明总收益率与相对价差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随后,一些学者在Amihud和Mendelson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Hu(1997)以换手率作为流动性的代表变量,指出股票收益率与交易频率呈凹型减函数,与交易成本呈凹型增函数。Jacoby、Fowler和Gottesman(2000)在考虑价差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性调整的CAPM模型,该模型强调在衡量系统危机时应综合考虑流动性成本。他们的研究也表明价差-收益率关系与Amihud和Mendelson的模型有所不同。另一项研究则对Amihud和Mendelson的模型进行改进,得出结论对流动性较好的证券而言,价差-收益率关系呈凹型正向关系,而对流动性较差的证券而言,呈凸型正向关系。


Brennan和Subrahmanyam(1996)对逆向选择引起的非流动性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他们的研究发现,流动性溢价与变动成本呈凹形正向关系,而与固定成本呈凸形正向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流动性对资产定价的关键作用。


Vayanos(1998)、Vayanos和Vila(1999)认为,交易成本紧要影响了持有期和成交量,其对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次之。这一观点与Constantinides(1986)早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即具有较高交易成本的资产更倾向于被持有较长时间。


总之,股票流动性溢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解,揭示了流动性在股票定价中的关键地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为我们呈现了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之间复杂而有趣的关系,这一领域的持续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股票市场的运作方式。